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93|回复: 0

危废减量的关键是源头控制、清洁生产,但根本是产品生...

[复制链接]


1048

主题

1140

帖子

351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5
发表于 2016-10-6 14: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环境保护部会同质检总局发布了《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2016)、《铬盐工业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政策》,环保部对此进行了专项解读。
根据解读,可以看出两个政策主要贯彻了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但事实上危险废物的主要管理问题是工业生产规划及危废处置利用规划的不匹配、不同步。从解读中可以看到,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乙炔法聚氯乙烯工业属《水俣公约》重点治理的涉汞行业。行业排放汞、氯乙烯、氯化氢、氯气、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汞废酸、废汞触媒等,每年耗汞占国内汞消耗量的85%,产生废汞触媒1.7万吨左右。而本公众号转发的多篇文章中也谈到,2006年国家环保部核准从事废氯化汞触煤回收处置企业共6家,2012年核减到2家。银星汞业、鸿发公司核准经营规模分别为15000吨/年、9000吨/年,有效期至2017年2月23日。而据贵州省环保厅公布的危险废物临时许可证持证企业公示名单,今年3月15日,贵州铜鑫公司刚获得贵州省环保厅审批通过年处理12000吨废氯化汞触媒处置资质,经营有效期不超过一年。这样看来,很多媒体所说,狼多肉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
另一方面,铬盐行业污染事故频发,大量铬渣无处处理,也凸显了生产与危废处置的矛盾。
目前,经贸及发展改革委主要管生产规划,产生的废物由环保部门管,这两个规划是脱节的,因此,危废实际处置能力只占应处置规模的10-20%的尴尬局面也就不难想象了。
附:《铬盐工业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政策》解读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引领清洁生产 提高治污水平——《铬盐工业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政策》解读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铬盐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以防治环境污染,提高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引领铬盐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就《技术政策》的背景、原则和目标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环境保护部出台《技术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答:铬渣治理为世界性环保难题,1991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原化学工业部等单位对当时我国铬盐行业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对策建议。其后,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铬盐行业的产业发展,联合环境保护部门颁布了数十项行政法规。但是,近20年来,铬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行业产能无序扩张,急需建立引领行业发展的清洁生产标准化技术。
为此,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技术政策》,从铬盐工业清洁生产和含铬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处置等方面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控制日益严重的铬污染。
记者:《技术政策》对铬盐工业污染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技术政策》根据铬盐工业污染的特点,遵循全过程污染防治的原则,源头控制、过程减排和末端循环并举,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清洁生产减排为核心,以工艺无害化、设备封闭化、操作自动化、计量精准化为特征。
一是源头控制。选用高品位含铬原料、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三废”的排放。推广节电、节水技术和设备,推广一批先进设备,如高均匀度混料机、超大型回转窑、连续自动的中和器及酸化器、强制循环多效蒸发器、连续蒸发结晶制无水红矾钠的成套装置,降低铬化工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水耗。
二是清洁生产。参照工信部《关于印发铬盐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第一批)》,鼓励采用亚熔盐液相氧化法、无钙焙烧法等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淘汰有钙焙烧法和少钙焙烧法生产工艺。
三是末端治理。对铬污染防控,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对已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加工、循环利用,对已经产生又无法或暂时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处置。
四是风险防范。铬盐生产项目属于化工生产项目,所涉及的产品、辅料等化学品大多数具有有毒性和腐蚀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按相关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池;生产厂区地面及生产厂房应按要求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并按规范要求设置长期地下水监控井,防止六价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解毒后的铬渣运输至厂外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运输、贮存;对申请关闭的铬盐企业厂区和退役的铬渣库(场)及其周边进行环境评估。
记者:技术政策如何引领我国铬盐行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
答:《技术政策》引领我国铬盐行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国内重铬酸钠产品深加工,严格控制铬盐初级产品出口;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淘汰落后和新改扩建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调整产业布局,解决好环境敏感地区的污染问题。
其次是源头减量、清洁生产。推进铬盐生产技术进步与强化铬污染防控工作并举。
记者:近十年来,铬盐行业污染事故频发,如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控制污染事故发生?
答: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铬渣、铝泥、含铬硫酸氢纳、废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含铬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规定,优先鼓励在厂内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解毒后的铬渣运输至厂外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运输、贮存,有效防止运输、贮存等过程中的铬污染。
记者:技术政策最终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答:技术政策最终实现的控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一是全面淘汰有钙焙烧和少钙焙烧工艺,全行业全部采用无钙焙烧法、亚熔盐液相氧化法、铬铁碱溶氧化法、气动流化塔式连续液相氧化法、铬铁矿加压碱浸氧化法、双自返低温熔盐法等铬盐清洁生产工艺。
二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并购重组,形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集中优势资源促进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开发,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实现铬盐生产大型化、规模化、合理布局的行业发展目标。
三是产能、产量的发展要根据市场预测和实际市场需求决定,防止产能过剩。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格,特别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铬盐深加工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是所有企业要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含铬废水零排放,各种含铬废渣当年全部得到无害化综合处理,杜绝发生污染事故,做好污染场地含铬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工作,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彻底改变行业污染严重的形象。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日前,环境保护部会同质检总局发布了《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2016),就如何理解、贯彻该标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背景情况
自1995年以来,我国烧碱和聚氯乙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烧碱工业从1995年烧碱产量269万吨到2014年产量3910万吨,聚氯乙烯工业从1995年聚氯乙烯产量131万吨到2014年产量2389万吨。目前我国是烧碱和聚氯乙烯生产最大国家,产能产量均达到40%以上。由于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增速过快,消费拉动不足,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开工率仅为50%~60%。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属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产业,其中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乙炔法聚氯乙烯工业属《水俣公约》重点治理的涉汞行业。行业排放汞、氯乙烯、氯化氢、氯气、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汞废酸、废汞触媒等,每年耗汞占国内汞消耗量的85%,产生废汞触媒1.7万吨左右。
目前,该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执行《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1995);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现行标准存在污染物项目缺失、限值宽松、缺少特别排放限值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需求。
2、标准限值确定的依据?
标准限值是综合考虑国内烧碱、聚氯乙烯工业生产和排放控制现状、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发展情况以及达标的经济成本等因素而制订的。
3、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在哪些方面做了修改?
与GB 15581-1995相比,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
新标准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污染物项目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氯乙烯、二氯乙烷、非甲烷总烃、二噁英类等十项;原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项目主要包括酸碱度(pH)、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硫化物、活性氯、氯乙烯、总汞、石棉。本次修订在上述污染物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总钡、总镍。取消石棉。共计14项污染物。同时,进一步收紧了BOD5、悬浮物、活性氯、氯乙烯、总汞及基准排水量等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增加了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取消了按污水去向分级管理的规定。
新标准中废水CODCr、BOD5、悬浮物、石油类、氨氮、总氮和总磷等常规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国际标准相比,处于中间或者相对比较严格的水平。大气污染物排放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严于德国和世界银行相关的规定,氯乙烯排放限值宽于美国和世界银行的限值,二氯乙烷排放限值与世界银行相关的规定一致,二噁英类与欧盟、世界银行等的规定相同。
4、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
与执行现行标准相比,CODCr、BOD5、总汞和氯乙烯年排放量将分别削减77%、67%、67%和87%的排放量,颗粒物、氯乙烯、非甲烷总烃年排放量将分别削减51%、72%、58%。
实施新标准后,达到该标准要求,烧碱和聚氯乙烯现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约为22亿元,约占固定投资的4%;每年运行费用4亿元,约占生产成本的0.8%。烧碱和聚氯乙烯全行业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总投资约为24亿元,约占固定投资的4.3%,每年运行费用约2亿元,约占生产成本的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