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

[复制链接]


1048

主题

1140

帖子

351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2015年11月16日,网上广传由蔡博峰等人发表的“全国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影响多少人? 大数据找答案”一文,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本身直接服务于社会公众,但其建设和运营却会对公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为显著的恶臭影响。
该研究的特色在于保证微观层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以每个垃圾填埋场自身数据为计算依据,不做太多参数平均化假设,同时又能比较完整地覆盖全国所有垃圾填埋场,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和全面地评估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的影响情况。
总体而言,该研究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影响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为探索填埋场尤其臭气对周边环境影响开辟了思路,研究结果具有参考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发展情况,提出几点减少臭气污染的思路,供同行参考。
我国垃圾填埋场发展概况
1、填埋技术趋于成熟
填埋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仍处于主导地位。“十五”期间是填埋技术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时期,“HDPE+黏土”的复合防渗结构在天津、昆明、北京等地的新建填埋场得到普及,上海老港、广州兴丰等垃圾填埋场采用了更为可靠的双层HDPE膜水平防渗技术,在填埋工艺上采用了先进的高维填埋技术。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生活垃圾处理投入,新型替代覆盖材料、压实机等新一代国产化填埋专用机具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国外跨国公司的进入所带来的先进设计、建设和运营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推进了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与世界的接轨。
“十二五”期间随着焚烧设施的不断推进建设,尽管填埋处理的比例稳步下降,但填埋场中卫生填埋场的比例明显上升。同时,填埋气体导排及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得以采用并不断完善,渗滤液达标排放、臭气全过程控制等技术也趋于成熟。填埋场从单纯的处理处置功能逐步向资源能源利用等多功能方向发展,处理规模也从小型填埋场逐步向大型高标准填埋场过渡。
2、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随着垃圾处理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垃圾处理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也日趋严格。2008年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渗滤液处理后COD达到100 mg/L方可排放。同时,渗沥液、填埋气体、堆体稳定等方面的监控体系将逐步在新建或改建项目中进行完善和应用,并配备相关的监控仪器精度,采用先进的在线和离线监测手段。
此外,一些填埋场通过引进和消化先进运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后,创新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运行模式,填埋场管理机构趋于精简,效率逐步提高,环保执法更严。
但是,部分地区填埋场污染排放超标、臭气扰民等环保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仍然有待解决和完善。广州市2014年国控及生活垃圾处理重点监控企业第三季度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显示,两个垃圾填埋场废水、臭气排放出现超标;2014年5月深圳市垃圾填埋场臭气严重超标,市民投诉,围堵垃圾填埋场大门;2014年9月,江门市环保验收公示市区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严重超标。2015年4月,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进市政管道,造成了严重环境影响。
3、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开始阶段因为缺技术和资金,所有填埋场都是非卫生填埋的堆场,且主要集中于一些大中城市,县级城市相对较少。
从1990年起的10年间,随着我国第一个垂直防渗的天子岭填埋场建设开始,全国各地城市的准卫生填埋场数量迅速增加,慢慢逐渐减少趋于稳定,但生活垃圾的填埋量却一直持续增加,主要是部分大中型卫生填埋场得到投入运行,使得垃圾处理能力迅速提升。
2000年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状况随时间变化情况见下图。从中可以看出:城市卫生填埋处理能力持续加大,从2001年的190361吨/日提升到2014年的334986吨/日,增长了75.97%。而填埋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所占比例则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86.32%降至2014年的65.42%,主要是在2002年后大中型城市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得到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各地争相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使得填埋场的建设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卫生填埋处理设施数量及占无害化设施数量比例一直维持在70%-80%。

开展垃圾填埋场等级评定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以及设施建设逐年增加,为了规范和提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三次组织专家对全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等级评定工作,其中最近一次是2012年。
在各省市初评的基础上,等级评定办公室组织12组专家组,计44名专家,共分23次赴现场开展评定工作,包括现场考察、交流、指导、打分及反馈。复评工作从2012年8月20开始,至9月28日结束,前后历时40天,走访了179座城市,对全国26个省市的183座填埋场展开了现场评定。
评定结果如下:
等级:申报复评的183个填埋场中,经评定委员会最终讨论确定,173座生活垃圾填埋场符合评定条件,其中78座被评定为I级填埋场(占总数43%);95座被评定为II级填埋场(占总数52%);
不参评:不列入本次评定范围的有10个,其中江苏省1个、山西省1个、陕西省1个、广东省1个、甘肃省1个、湖南省1个、浙江省1个、云南省3个,其中云南省1个填埋场已经完成封场,故不列入评定范围;
升级:10个初评为Ⅱ级的填埋场复评升为Ⅰ级,其中陕西省1个、河北省4个、甘肃省1个、湖南省1个、浙江省1个、湖北省2个;
降级:16个初评为Ⅰ级的填埋场复评降为Ⅱ级,其中重庆市4个、江苏省1个、云南省1个、广东省1个、河北省2个、甘肃省2个、山东省2个、河南省2个、辽宁省1个。
从评定结果来看,全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二次污染控制也越来越好。
填埋场臭气污染控制措施
针对生活垃圾特点,结合卫生填埋场臭气产生源等因素,笔者建议: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及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时,加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减少填埋场臭气产生,对产生的臭气加强控制,减少和防止填埋场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填埋作业区臭气防治
对填埋作业区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防治:
减少作业面:根据每天填埋垃圾量,合理规划作业面,作业面面积与填埋垃圾量比值宜控制在1以内。
及时覆盖:生活垃圾每日作业完毕后,及时用HDPE膜或粘土进行覆盖,防止臭气无序扩散影响现场及周边环境。
减少暴露面积和时间:尽最大限度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暴漏面积和暴漏时间。
定期喷洒除臭和灭蝇药剂:填埋场尤其作业区域应定期喷洒除臭和灭蝇药剂,控制臭气产生量。
作业面覆盖后抽吸除臭:对于条件允许的填埋场,宜采取对覆盖膜下臭气进行抽吸,通过除臭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保持膜下微负压,防止臭气无序扩散污染环境。
种植绿化隔离带:填埋场周边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绿化隔离带,选择具有一定臭气吸附功能的隔离带植物,作为填埋场的最后一道屏障,尽最大限度减少填埋场臭气对周边影响。
2、渗沥液调节池臭气防治
调节池臭气主要是污水中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含氨、硫化氢及甲硫醇的气体所致,需要将调节池加盖,将其中臭气抽出,最后进行发电资源化利用或通过燃烧火炬燃烧后排放,有效防止调节池臭气污染。对有条件的处理系统,尽可能实现全过程密闭化处理。
3、建立臭气控制联动应急机制
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除了按上述要求做好建设和运行管理外,尚应建立臭气控制联动应急机制,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协调各方力量,能及时处置现场出现的突发情况,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填埋场臭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影响范围。
4、加快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步伐
虽然近些年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发展迅速,但各地仍存在一定数量存量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为简易或准卫生填埋场,应加快这部分填埋场的整治步伐,尽快按相关规范整治完成,尽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