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假环保’:能排放达标,却还非得让企业进行改造"

[复制链接]


740

主题

782

帖子

2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4: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环境监管的直接相关方包括两个: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梳理目前规正的媒体报道可知,环保部门发声表示,监管力度、手段、途径不够,“环保局长10个电话不如警察1个电话管用”(完整报道见下文);企事业单位无奈抱怨,没人教他们怎么改?改的费用太高,有些整改更是莫须有(完整报道见下文)。当前,环境压力依然严峻,环境质量更是我们中国梦目前的短板,主流舆情支持环保继续维持高压,完善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让违法处罚大于守法成本。同时,企事业单位的声音也不容忽视。如何使得环境监管更加体现科学性、更加具有实操性、更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据国际在线廖兴友撰文《眉山破获最大涉嫌污染环境案“环保+警察”执法更“硬气”》:   东坡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思蒙镇镇南村一废品收购点储存有16桶刺鼻的、具有腐蚀性的废液,环保部门立即将这些废液转移到安全地带。
  6月3日,眉山市东坡区环保局长刘江涛连续10次打电话给涉案人员蒲某,要求其配合调查,蒲某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见面接受询问。随后,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廖懿一个电话打去,该男子立即委托人前往接受调查。

  “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人员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单独执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政委李志敏说,针对这些问题,警方提前介入,与环保部门同步进行办案,并可根据案情大小,对涉案嫌疑人启动刑侦手段,提高办案效率,有效震慑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国际在线 廖兴友


一辆二手特斯拉Model S在新加坡被罚了,而其被罚的理由居然是排放超标。这不仅让普通消费者大感意外,更是令特斯拉的粉丝们觉得惊诧。纯电动、无尾气的特斯拉一向被认为是概念级的环保汽车,但这张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万元)的罚单,却颠覆了人们对纯电动汽车的印象。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测试结果显示,这辆二手Model S每公里要消耗444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为每公里的发电过程要排放222克的二氧化碳,属于“重度污染”范畴,足以构成“污染源”。依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R101标准,LTA认定Model S排放超标,不是环境友好型车辆。

尾部“不冒烟”这样一个直观的现象,让人们产生了电动汽车要比燃油汽车更环保的感觉。但是,从科学角度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更环保,不仅要看汽车行驶中的排放量,还要计算整个能源使用链条上产生的总排放量,简单说,也就是要把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排放也计算进去。如果更严苛一些,还应当比较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再到报废回收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制造环节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回收处理至今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人类过去的狭隘和贪婪,在算环境账的时候,往往不是算总账,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盘。发达国家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污染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大城市总是想把污染转移到郊区和农村,比如,电动汽车就是把原本城市里的尾气污染,变成了周边发电厂的污染。这个过程中,总污染并没有减少,只是污染地域发生了转移。其最后的结果是,当聚集在郊区的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反过来向城市转移和扩散。

只看现象、不分析本质的浅层环保观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把人们引向一个又一个环保误区。民众平常所认为的某些环保行为,往往是“伪环保”或“假环保”,甚至很有可能是破坏环保的。比如,尽管发达国家都在大量使用木家具、木建筑,许多中国民众却固执地认为,使用木材不环保。和水泥、钢铁、塑料等主要建材相比,木材是唯一的可再生资源,并且木制品在废弃后也可以完全分解掉,可以算是“最完美”的建材。据统计,中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24亿吨,堆放这些垃圾每年要消耗大约20万亩土地。如果中国也大量使用木材,建筑垃圾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

只看表象不重实质的环保观念一旦扩散到监管领域中,所产生的危害就会更大。比如,衡量一个锅炉是否环保,唯一的标准应当是检测其污染气体排放量是否达标。但一些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却把用什么燃料当做整改标准,要求所有锅炉都必须烧油、烧气。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原本用剩余的边角料和木屑做燃料,不但污染气体排放指标比燃气锅炉更好,而且是废物利用,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只管过程不问结果的“懒政式”环保监管,不但给企业制造了麻烦,同时也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其最大坏处是让企业对环保产生了对立和排斥情绪。

环保监管既要讲原则,也要讲道理。明明排放达标,却还非得让企业进行改造,就是不讲道理。朝令夕改,随意修改提高环保标准则是另外一种不讲道理。在环保治理中,普遍存在着时间表和线路图不清晰的问题。往往是先制定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但一看污染治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马上提高标准。结果造成一些企业刚刚完成环保升级改造,甚至是还没有完工,新的标准就又来了,又不达标了,还得按新标准重新改造。折腾不说,还让企业元气大伤,一些本来家底就不厚的企业,也许就会“死”在环保升级的路上。

环保升级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当然也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这个过程中,不能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简单采取一刀切或随意加码的粗暴作法。而是要在标准制定中采取更加科学、透明的方法,明确规定新标准在多长时间内不变,下一次会升级什么标准, 让企业心里有底,并能够制定相应预案和对策。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在环保方面不能算一个企业、一个区域的小账,而是必须算整个产业链条、整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大账。只有透过表面现象深挖本质,才能抓到问题的关键,才是真环保。否则,很可能是以环保的名义和心愿,实质却做了破坏环保的事情。那就是伪环保或假环保。

来源:中国企业报丁是钉

企业应如何做好环保工作、应对环保督察?

环保监察时一般会检查内容:
1、企业生产情况

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要产品

上个月的产品及产能,各条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