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评机构虽然是独立了,和环保部门的人脉关系不可能彻底一刀两断

[复制链接]


740

主题

782

帖子

2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2: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绝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两年前关于环评的一句表态,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再次回应这个问题:“从今年开始,不论是人还是资产,没有一家环评机构跟环保部有任何关系,我们把这件事情切割得干干净净。”

  “红顶中介”是过去环评乱象的一个突出反映。环评机构因为有官方背景,有权力没责任,只要企业钱给到位,环评就能包过。环评这样一个旨在事先把关的制度设计,就此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对防治污染自然也没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环保部率先进行的“自我革命”,主动和“红顶中介”切割,是对症下药之举,具有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摘掉环评机构的“红顶”,是治理环评领域乱象的重要突破口。但也要看到,仅仅是环保部门和环评机构的切割,可能还难以保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因为环评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既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死,那企业就会有动力去“收买”。而且因为在目前制度下,环评是由企业给环评机构付费,即便是不存在腐败的情况,环评机构也有可能受到“金主”态度的影响。当环评机构没有了官方背景,在市场上求生存后,其独立性甚至更有可能受影响。

  所以,切割“红顶中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环评机构真正独立发挥作用,而不能摘了权力的帽子,转身却投入资本的怀抱。这首先要求环保部门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很多环评机构虽然机制上是独立了,但人员还是原来的人员,和环保部门的人脉关系不可能彻底一刀两断。环保部门能否做到铁面无私的监管,这是一个考验。

  让人欣慰的是,环保部门对此已做出了一些配套的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全国环评监管平台,所有的环评文件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如果所有的环评材料和结果不仅环保部门能看,还都对社会公众开放,那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监督制度安排。虽然环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人未必会看得懂所有的文件和数据,但一旦现实出现污染,受影响的民众就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去追查当初的环评,进行后续的索赔和问责。

  “红顶中介”以及过去环评领域的很多乱象,一个共性原因就是其都在“暗室”里运作。企业、环评机构甚至一些环保部门达成同谋,外表看所有的程序合法合规,但内里一推敲,各项数据都是按需编造。要根治这些问题,除了让环评机构的身份更独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打开“暗室”,让民众以及环境公益组织等更多的制约力量,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环评不只是企业和环评机构之间的事,民众才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增强民众的话语权,是防治污染的最有效“武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