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炉气脱硫达标困难的主要原因

[复制链接]


1048

主题

1140

帖子

351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4: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脱硫塔需串联操作
脱硫塔是脱硫生产的主要设备,大部分焦化厂脱硫塔均为填料塔,且两塔可并也可串的操作工艺,实践中发现,两塔并联操作工艺,焦炉气空塔速度达0.4m/s以上时,出口H2S很难达标,如果两塔串联操作,塔系统阻力虽有所增高,但增幅不大,出口H2S很有希望一次性达标。所以,焦化厂在设备不做变动的情况下最好采用两塔串联操作工艺。
二、脱硫前应设置有煤气预冷塔
焦炉气脱硫主要有两种设置方法,一为前置脱硫,即脱硫在鼓风机加压后脱C6H6,硫铵前设置,另一种为后置脱硫,即脱硫在脱C6H6,硫铵后置,还有一种较少见的鼓风机前负压脱硫设置,脱硫前设置煤气预冷塔主要是指前置脱硫,因煤气鼓风机加压后焦炉气温度一般升高至35—40℃,夏天气温高时可升高达45℃以上,温度高可导致脱硫液中的NH3含量下降,一些焦化厂分析脱硫液中的NH3含量只有4—6g/L,结果脱硫效率不足80%。煤气温度高不仅影响溶液中的NH3含量,而且也可使脱硫过程中副反应速度增快,溶液中副反应产物(NH4)2S2O3和NH4CHS的增高,另外还可使煤气中焦油等杂质在电捕焦油器中脱除效率降低,导致煤气中焦油含量高于30mg/m3以上,影响脱硫效率和脱硫液中硫泡沫的生成。
为了适应脱硫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必须在脱硫前设置煤气预冷塔,以便把煤气温度降至30℃。当前焦化厂大部分应用的都是直接式预冷塔,这样在煤气中NH3含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致使NH3流失严重,难以满足脱硫液中NH3浓度的需求,所以建议煤气预冷塔冷却工艺为间接式冷却为佳。
三、脱硫液应选用Na2CO3为碱源
焦炉气中NH3含量一般为4—6g/m3,对于煤气中H2S含量小于5g/m3,以NH3为碱源可满足脱硫反应过程中所需求的氨量,这里面包括蒸氨系统向脱硫液中或煤气中补充的NH3。脱硫液中的NH3含量一般可保持在10—12g /L。如果焦炉气中H2S含量大于5g/m3以上,以NH3为碱源满足不了脱硫反应过程中所需求的NH3量。如欲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则煤气中的NH3/H2S至少应达到1.3,例如煤气中H2S含量为6g/m3以上时,其NH3含量应达到7.8g/m3以上,焦化厂即使通过蒸氨装置,也难长期平衡到此含量,所以对于煤气中H2S含量大于5g/m3以上时,最好采用Na2CO3为碱源的脱硫工艺,有些焦化厂使用NH3为碱源时为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在脱硫液中补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或NaOH也能达到很好的脱硫效果。
四、控制好脱硫液中的副盐含量
脱硫液以NH3为碱源时生成的副盐为(NH4)2S2O3、(NH4)2SO4和NH4CNS,以Na2CO3为碱源时生成的副盐为Na2S2O3、Na2SO4、NaCNS。生成副盐的速率与脱硫工艺和催化剂的选择有关,更与焦炉气中HCN的含量有关,一般焦炉气中HCN为1.0—2.5g/m3。脱硫液中副盐含量相对脱硫工艺影响比较大,一是增加了碱源的消耗,使脱硫成本增大。二是增加了脱硫液的黏度,降低了脱硫液的硫容,使脱硫效率降低。三是脱硫液中副盐Na2SO4增设至40g/L以上时将会严重腐蚀设备。四是脱硫液中副盐高时易产生脱硫塔堵塞现象。五是降低了硫磺的回收率。
脱硫液中副盐长期积累,达到250g/L以上将严重影响脱硫工艺,以前有个别厂为了解决脱硫液中副盐高的问题,增设了提盐工艺,但绝大部分焦化厂仍然采用排液来解决脱硫液中副盐高的问题,据观察10000m3/h焦炉气每天排液4—5m3即可维持脱硫液中副盐不再增长。
五、维持较大的溶液循环量
填料脱硫塔溶液循环量根据塔喷林密度和液气比要求,即喷林密度40—50 m3/ m2˙h,液气比一般20—30L/m2˙h。当然设备条件允许溶液循环量应大一些为好,溶液循环量大可以更好的冲刷填料表面的积硫,防止堵塔,也能提高脱硫效率,因为循环量大即是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脱硫的总碱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